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流水阊门外,秋风吹柳条。
流水 liú shuǐ(1).流动的水;活水。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:“ 沔 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” 宋 沈括 《梦溪补笔谈·药议》:“ 孙思邈 《千金方》人参汤,言须用流水煮,用止水则不验。” 碧野 《富春江畔》:“这流水是半山‘冰壶洞’的飞瀑渗入山脚的‘双龙洞’,汇成深潭,然后由‘双龙洞’石潭中流出来,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。”(2).谓水向低处流逝。《东观汉记·明帝纪》:“十四年,帝作 寿陵 。制:‘令流水而已。’”(3).形容流逝的岁月。 唐 韦应物 《淮上喜会梁川故人》诗:“浮云一别后,流水十年间。”(4).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” 子虚子 《湘事记》:“人众如蚁附羶,日给饭至四百餘席,无昼夜,流水浮埃,殆同一大剧场。”(5).即高山流水,古琴曲名。亦泛指琴曲。 唐 李贺 《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·二月》:“津头送别唱《流水》,酒客背寒 南山 死。” 宋 范仲淹 《明月》诗:“明月照前墀,朱弦奏《流水》。”《瓯北诗话》卷十引 清 查慎行 《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》诗:“《流水》一弹真絶调,朱弦三嘆有餘音。”(6).京剧的一种板式。节奏紧促,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,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,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。(7).指商店的销货金额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钱穀·流水收簿》:“流水者,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。”如: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。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阊门(閶門)chāng mén(1).城门名。在 江苏省 苏州市 城西。古时 阊门 高楼阁道,雄伟壮丽。 唐 代 阊门 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,地方官吏常在此宴请和迎送宾客,许多诗人都有诗词吟诵。 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外传记吴地传》:“ 闔庐 冢在 閶门 外,名 虎丘 。” 唐 杜甫 《壮游》诗:“嵯峨 閶门 北,清庙映迴塘。” 元 陈深 《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》:“ 閶门 行乐送韶华,闲访城阴野老家。” 清 陈维嵩 《菩萨蛮·吴门将归为姜学在题岁寒图》词:“濒行不折 閶门 柳,殷勤祇劝 皋桥 酒。”参阅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、 宋 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·门名》。(2).城门名。 扬州 城西门。《旧唐书·敬宗纪》:“ 扬州 城内,旧漕河水浅,舟船涩滞,输不及期程。今从 閶门 外古 七里港 开河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外 wài《國語辭典》外 [ wài ]名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「外」。相对于「内」而言。如:「内外」、「门外」、「屋外」。特指外国。如:「古今中外」、「对外贸易」。戏曲中的脚色名称,多扮演老年男子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第二五出》:「外扮沈公宪,净扮张燕筑,小旦扮寇白门,丑扮郑妥娘同上。」也称为「老外」。形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。如:「外币」、「外地」、「外族」。母亲、出嫁的姊妹、女儿家的亲戚称为「外」。如:「外祖父」、「外甥」、「外孙」。别的、其他的。如:「外一章」、「外一首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「外人皆称夫子好辩,敢问何也?」汉·王充《论衡·案书》:「国语,左氏之外传也。」不是正式的。如:「外号」、「外史」。动疏远。《易经·否卦·彖曰》:「内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也。」《荀子·王霸》:「人主则外贤而偏举,人臣则争职而妒贤。」处于……之外。《国语·晋语六》:「今吾刑外乎大人,而忍于小民,将谁行武?」背叛。《管子·版法》:「骤令不行,民心乃外。」秋风(秋風)qiū fēng(1).秋季的风。 汉武帝 《秋风辞》:“秋风起兮白云飞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。” 三国 魏 曹丕 《燕歌行》之一: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” 唐 杜甫 《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》:“秋风嫋嫋动高旌,玉帐分弓射虏营。”(2).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。 明 沈榜 《宛署杂记·街道》:“每初僉及年终,置酒邀会,每家银三五分,则曰打网,曰秋风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会试举人,变作秋风之客。”参见“ 打秋风 ”。(3).蟋蟀的别名。 清 厉荃 《事物异名录·昆虫·蟋蟀》:“《清异録》: 汉 龙驤子 名 卭 ,讳之,呼蛩曰秋风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吹 chuī《國語辭典》吹 [ chuī ]动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。如:「吹奏」、「吹口哨」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「鼓瑟吹笙。」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。如:「风吹雨打」。唐·杜甫〈绝句漫兴〉诗九首之二:「恰似春风相欺得,夜来吹折数枝花。」夸口、说大话。如:「吹牛」、「吹嘘」。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。如:「他们的婚事,早就吹了。」吹 [ chuì ]参见「鼓吹」(一)条。柳条(柳條)liǔ tiáo(1).柳树的枝条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春日想上林》诗:“柳条恒著地,杨花好上衣。” 唐 刘禹锡 《送春词》:“兰蕊残妆含露泣,柳条长袖向风挥。” 宋 秦观 《如梦令》词:“楼外残阳红满,春入柳条将半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九回:“ 鶯儿 便又採些柳条,索性坐在山石上编起来。”(2).画笔的一种。用细柳枝略烧一下,吹灭后成炭头,多用于起画稿。《红楼梦》第四二回:“头号排笔四支……开面十支,柳条二十支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